你知道吗?春节期间,有人穿梭在北上广的高楼里,7天狂赚1.4万,而他们的“客户”全是毛孩子!
宠物经济,正在成为年轻人闷声发财的新赛道。
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,90后、00后扛起养宠大旗,催生了无数小众又暴利的副业。
一、它经济崛起爆发背后的原因:单身经济与“它经济”两大经济形态的共生
当下,传统“结婚生子”的生命脚本正在失效。民政部数据显示,2022年结婚登记数创37年新低,而“主动选择单身”人群占比达45.9%。
这种现象既是经济压力下的被动选择(房价、育儿成本),更是个体意识觉醒的主动出击。
当代年轻人正在用消费重构一套新的意义系统:当婚姻不再是最优解,宠物便成为自我救赎的方舟;
“它经济”与单身经济看似分属不同赛道,实则互为镜像,共同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情感归属、自我价值和生活方式的重构。
随着单身经济兴起,2.4 亿单身人群面临情感真空,宠物的意义已经从“动物”升格为“家人”,成为对抗都市孤独的具象化载体。
而这种情感代偿具有双重消费属性:单身青年为宠物购买进口粮、智能项圈时,既是在满足宠物需求,更是在进行自我疗愈。
京东健康推出24小时宠物医院,支付宝布局宠物保险,本质都是在贩卖“安全感”这种情绪商品。
当年轻人感叹“恋爱不如养猫”时,本质实则是用可控的消费关系替代不可控的人际关系——毕竟宠物不会催婚、不会PUA,这种确定性在充满变数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。
红杉、高瓴等机构既布局单身消费品牌,也重仓宠物赛道,揭示出资本对“孤独生意”的持续看好。
这种投资逻辑的本质,也是对“个体化社会不可逆”的集体预判。
二、如何发掘万亿市场背后的机会?(成功案例+可复刻的实操方法)
中国宠物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,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,预计2025年将超8000亿元,甚至向万亿迈进。
与此同时,赛道内卷严重,420万创业者涌入,有人月入10万,也有人血本无归。
普通人想分一杯羹,必须找准切口,这里提供几个具体方向:
1、宠物上门服务:低成本撬动高频需求
一线城市年轻人加班多、出差频繁,“上门喂养”成为刚需。 由此衍生的宠物上门服务成为了热门
操作方式概述:
初期无需门店,注册个体工商户,在小区业主群、宠物医院合作推广。
服务内容:喂食、铲屎、陪玩,单次收费50-100元(视距离和宠物数量调整)。
进阶玩法:与宠物医院合作,提供术后护理上门服务;或整合“跑腿代购”,帮客户买粮送药,赚差价。
2、宠物自媒体买手:做“宠物版李佳琦”
互联网时代,一个赛道的兴起必然伴随一群赛道内的 KOL 的火爆,然而当下宠物赛道还缺乏成熟的 KOL 和专业买手。
操作方式概述:
在小红书、抖音打造“宠物测评”人设,内容聚焦“避坑指南”“小众好物”。
变现渠道: 带货分佣(如猫砂、玩具等高频消费品); 付费咨询(推荐个性化用品,按单收费); 接品牌广告(粉丝过万后可报价)。
3. 宠物社交活动策划:把遛狗变成一门生意
养宠人渴望线下社交,但缺乏组织者。 宠物社交的本质是“以宠为媒,解决人的孤独”。
与其和传统宠物店拼价格,不如用情感体验构建护城河。
操作方式概述:
组织“携宠露营”“宠物相亲会”等活动,收费50-200元/人(含场地、保险、摄影)。
资源整合:与宠物公园、咖啡厅合作分成;引入宠物摄影、鲜食品牌赞助。
裂变玩法:活动照片发群,参与者转发可获折扣,快速扩大客源。
4. 宠物老年护理:提前布局银发毛孩市场
宠物寿命延长,糖尿病、关节炎等老年病护理需求增长。
操作变现方式:
培训基础护理技能(如喂药、康复按摩),提供上门服务,单次收费150-300元。
搭配销售老年宠物专用食品、尿垫等耗材,提高复购率。
5. 宠物殡葬:情感溢价最高的赛道
一线城市宠物殡葬需求激增,但从业者少。
变现操作方式:
与宠物医院合作,提供“善终服务”(火化、骨灰盒、纪念品),客单价800-3000元。
差异化:推出“宠物骨灰钻石定制”“爪印银饰”等高端服务,毛利可达70%。
风险提示:需办理动物无害化处理资质,初期可挂靠合规机构
宠物经济的本质是“情感经济”,抓住铲屎官的孤独感、炫耀欲、补偿心理,就能找到赚钱密码。
与其扎堆开宠物店,不如用差异化服务“闷声发财”。